查看原文
其他

若要市场秩序长治久安,房地产调控须要法治化

2016-10-19 朱罗纪 朱罗纪


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争论?我遇到过,尤其最近。


你说房价涨成这样,1年涨1倍,全民抢房,正常吗?

不正常。

那应不应该调控呢?

应该。

那不完了,现在就是在调控。


你说售楼处都搜出了离婚证,一说严查,所有的开发商都在撕广告,市场秩序正常吗?

不正常。

那应不应该整顿呢?

应该。

那不完了,现在就是在整顿。

 

也许一般人都是这样的条件反射,但那却不是事实。

 

不是你们习惯所想象的,我认识的房地产开发商,从来没有一个希望房价是爆涨的,因为爆涨带来的往往是爆跌。他们更希望这个行业能够平稳上升,常做常有,而不至于1年赚尽以后都没饭吃。


我丝毫不反对政府在市场秩序混乱的时候出手规范,但我唯一担心的是:这样的整顿能不能让市场秩序长治久安。以及,我实在认为:我们的房地产市场,已经经不起,也没必要再继续这样的折腾了。都已经10几年了,今天发生的一切,往日都曾经出现过。


既然大家都认同:调控是为了让市场更加健康的前行的,而不简单是为了让人出口恶气的。那么,此时此刻,我们更需要不带情绪的、认真的来一场思想清理。


只谈时下正在进行的市场秩序整顿,不谈抑制房价暴涨的信贷紧缩政策。因为,房价和市场秩序,一个是市场价格(经济),一个是市场秩序(法治)。这是两个事情,我们首先要分清。

 

下午和同行聊天,大家笑言:现在有两件事不能干:一件是去香港背奶粉,一件是卖房子。


自从政府启动了史上最严的市场秩序大整顿之后,这一个礼拜以来,整个市场全傻眼了:

 

售楼处里搜出了离婚证。

所有的开发商都在撕广告

所有的楼盘都在拆沙盘

所有的中介都在下房源

所有的主编都在删文章



(合肥的楼盘撕广告)


(深圳的中介在下架房源)


(南京的一个户外房地产广告)


一夜之间,中国的房地产商都成了东南亚办证集团。

一夜之间,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都成了违法违规的黑市。

 

没有完卵,大家都一个鸟样。


这说明了什么?

 

说明了:

1、房地产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真的到了肆无忌惮空前独步的严重地步。

2、我们过去10几年对房地产秩序的整顿,也真的是毫不讳言的失效了。


那么,我们的房地产市场,是怎么一步步走到大整顿的?


那么,我们满怀希望的期待这一次史无前例的大整顿,会实现房地产市场秩序的规范健康吗?

 

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,我想请大家平心静气的思考一个问题:整个房地产行业一夜之间没有一个干净人,这要怪谁呢?

 

今天你们看到的这些问题,几乎每一个问题,在过去10年里,在全国范围内,都曾大面积存在。

今天你们看到的这些问题,几乎每一个问题,在过去10年里,在全国范围内,都曾被查过很多次。

 

为什么屡禁不止?

 

我们在不断的加强盘查力度的时候,需要不需要首先反思一下:我们的调控政策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劲?不然为什么10年来它都好像没有怎么起作用?以至于现在要我们使用史无前例的加强版大整顿。

 

下面是这一次市场整顿的重点,凡是删帖的主编们,老记们,都应该很清楚,在过去的多年里,我们报道了多少次这样的事情。

 

比如开发商分批发售、捂盘惜售——这是日光盘的来源,这个多年来就已经存在了。我们多年前就规定了开发商拿证后必须10日内发售,并且一次性发售所有房源。但如果它不发售,每套罚金是几万块。过去多年里,我印象里几乎没有看到政府展开过典型处罚。几万块,对于楼盘来说,太小意思了。而且,这个政策有个bug,要求了开发商拿证10天内卖楼,但没有办法要求开发商什么时候拿证,也没有办法要求开发商必须一次性所有房源都要申请预售证。那么,如果我分批申请预售证,你有什么依据判定我违规销售呢。

 

比如楼盘发布夸饰性甚至虚假广告,包含最、第一、极致等等广告性词汇,这些年里也太常见了。但一样都几乎不受什么处罚,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一次广告处罚案是:2008年佳兆业发布的“再低就不可能了”那个户外广告,最后被勒令撤下,理由还不是虚假广告,而是:有伤风化。这个广告当时是南都拍摄的,现在成了著名的新闻图片,也成了著名的广告文案。



(2008佳兆业茗翠园广告)


比如“送面积”,在这个市场里也已经存在了10多年,每一年都会有很多楼盘把“N+1房”当做了不得的大卖点,因为可以多送你面积啊。有的时候会有处罚,有时会政府会增加规范,比如后来专门出台政策限制“赠送率不得超过20%”,但有的时候有感觉很松,好像大家都送面积也没见谁受罚。大部分时候,那些赠送非常高的楼盘获得了比不怎么赠送的楼盘更好的市场回报。最后,到了国庆节前,出了个6平米,炸窝了。




再比如中介发布虚假房源,这个从这个行业一出现就没有消弭过。虽然这两年一直有中介公司对外宣称自己是真房源,但很难说谁能够真正的做到。现行的秩序是房协来监管规范,来处罚,处罚依据是房协的规定,这个规定很难说有多高的法律效力,处罚额度是:1万块。1万块,对一个普通人来说,现在都不意味着什么。


…………

 

我这样对比完,是不是会清晰一点?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重复式盛行和泛滥,运动式的查处整顿一波接一波的重复,是不是必须要这样?

 

这一次的查处行动,的确是史上最严。但冷静的想一想:它依然依据的是那些没有任何改变的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。那么,当这些监管查处撤出之后,市场又会怎么样呢?要靠着一个庞大的公务员队伍来维护市场的秩序吗?那样的行政成本有多高,有没有人测算过呢?

 

如果查处行动的法令依据没有任何改变,那么,你为什么会觉得,这一次的查处行动可以自此让市场长治久安?你会不会像我一样担忧,在查处行动过去之后,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不会再度死灰复燃?

 

所以,在这场整顿行动背后,我认为还是有必要提醒的是:能让市场持续规范运行的,必须是法治,法治才是最大的保障。疾风暴雨式的大整顿,当然可以起到短暂的市场整顿和清理作用,但显然这不是恒久之策。

 

在这里,我引入香港的限奶令,来作为一个成熟市场调控技术的案例。关于限奶令的合法性、正当性以及利弊效应,我们都不谈,只谈它的调控技术和监管效应。

 

2013年3月1日,香港出台了限奶令。在出这个法令之前,香港特区政府做了两件事:一件是论证怎么监管奶粉市场不失控,让议员吵架,充分的吵架。一件是:修法,修改了《2013年进出口(一般)(修订)规例》。


这些完成后,香港政府又干了一件事,就是我们现在在各大口岸看到的张贴告示:成年人携带逾两罐或1.8千克配方奶粉,最高将面临罚款50万港元及两年监禁




是不是很简明扼要,容易理解?


看到这样的告示,你会怎么做?反正我是再没有多背过一罐奶粉过深圳湾大桥,不划算啊,虽然不是说超标一定就会被判2年那么久。但是大家作为都是有身份证的良民,为这个被拘留1小时那都划不来啊。




这就是香港的调控技术,我当然不支持限奶令,但是就调控技术而言,香港展示了成熟的市场监管技法:充分检讨论证——修改法令更新市场统一游戏规则——简洁明了面向外界普及推广

 

所以,我们来回答文章一开头提出的问题:

 

市场秩序如此混乱,该不该整顿?

 

当然应该,但最先应该做的,是检讨和论证过去的监管政策为什么不管用了。

 

深圳房地产市场秩序之所以会出现今天这样的混乱局面,原因不是一年两年的,而是复杂而长期的。我认为,这些原因包括:一在于不是通过法治而是通过行政手段来规范市场运行,导致政出多门。二是在于处罚过轻,以及执行时严时松,摇摆不定,导致市场参与者违法成本过低。三是政策太多而且太复杂了,看不懂也记不住。

 

这样造成的结果是:劣币效应。市场上的违法者占尽了便宜却得不到应有的惩罚,而守法者却老是吃亏却得不到公正的市场激励。市场公平就这样逐渐被伤害,而所有的参与者也慢慢都变成了违法者。到最后,监管层以及吃瓜的群众把这样的市场混乱归咎于奸商没有道德,业者没有底限。却不知道,人性的底限来自法治,上限才来自道德。

 

还会造成另一个结果:市场的买卖双方都变成了“法盲”。因为这些监管政策有时候紧有时候松,比如刚才说的虚假广告,或者送面积,或者是限价令,有时候风声紧的时候检查就很紧张,但市场低迷的时候,很多政策又不知不觉的就放松了。对于企业来说,他不能对违规后果一直有一个稳定的清晰的预期。所以,大家就变成了碰运气。就算是被活捉了,别人也会跟他说你是“不好彩”,而不是说:你丫真没品,干违法的事儿。这才是最吊诡的。

 

如果我们改变一下呢?

 

比如我们首先针对本地的房地产管理条例进行检讨和修改,将市场规范的核心内容包含在这份条例里面。(比如深圳的特区房地产行业管理条例都已经很多年没有修改了,但深圳房价已经翻了几倍)

 

然后,对外发布几点最重要的告示,让吃瓜的群众一看就懂:

 

比如开发商送面积、违规销售、捂盘惜售、发布虚假广告,一经查实,最高可以罚款数百万元以及最高暂停楼盘销售1年。

 

比如中介发布虚假盘源,一经查实,最高可以罚款数十万元以及最高暂停门店经纪半年。

 

没有哪个开发商能禁得起1年不卖楼的锁定,中介发布房源之前也根本不需要去房协“拿钥匙”。

 

法治可以重新令市场在统一的规则下运转,当然仍会有些开发商以身试法,但是市场的主流却会是:守法者得到公正的市场报酬,市场会重现良币效应。那个时候,无论房价是涨是跌,无论你是通过经济的手段还是政治的手段来解决高房价的问题,我们都可以看到:房地产的市场秩序是不会乱掉的。

 

我希望政府可以借此机会,此时此刻也好,此事结束之后也好,花点时间彻底厘清房地产市场秩序混乱的源头,让它真正的步入规范。我相信,政府也好,企业也好,都不希望看到再过几年,新一轮的、完全同样的市场整顿又来了。



【往期文章】

苹果来了,华为还会走吗?深圳为什么会成为全球经济最大的IP?

房地产“三年小周期”启示:逃顶和抄底的最佳时机在哪里?

面对调控,我们应该从十几年的市场里学到什么?

为什么都10几年了,你看到房地产调控还是那么兴奋?

这些年看空中国房地产的观点为什么错了?

极小住宅本是个好东西,为什么这个6平米让我们那么心塞?

比楼市崩盘更可怕的,是你一直没买房

深圳没有关城门,但是关上了房门

中国最好的两家房地产公司,为什么钱都花不出去了?

眼前的一切如同那年,央企的“地王癌”你治不好

华为需要的是三个深圳湾,深圳实在给不起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